14
2023-02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农机装备制造业相关内容重点推荐!
2023年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9000余字包含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在这9000余字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直接提及到农机装备制造业的文字并不多,但是间接对农机装备制造业产生影响的内容却也不少。为了让行业人士能够尽快掌握本次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农机板块的内容,农机通小编特意整理如下: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严防“割青毁粮”。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
解读:在本次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条便提到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在该条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国家把粮食安全和产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之后,甚至作为省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制考核中,各地区注定会大幅推动粮食作物的扩产工作。同时还提到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让农民种粮得利,农民也会响应政府和国家的号召。由此可以得出,2023年乃至以后粮食种植面积或将大幅回升,相应的播种机、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以及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的需求量也将有新的增长。
二、加力扩种大豆油料。
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解读:自2004年开始,至今已有13份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大豆生产,特别是自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以来,文件已经连续第四年聚焦大豆的种植推广。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虽然在种植以及收获的机械化过程中面临了诸多问题,但是在种植户、农机企业以及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解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大豆生产,继续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对于玉米大豆复合收获机械的市场十分有利。
除了大豆扩产之外,本条内容还提到了“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这对于油菜播种设备以及收割设备也是个利好政策。
三、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
解读:本条内容提到的“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将加快苗床设备以及育秧播种机等小众产品的发展进程。据悉,高端自动化育秧设备,可以有效规避恶劣天气对水稻育秧的不利影响,采用自动化喷雾降温系统、通风系统、一体化喷灌施肥系统的应用,培育出来的秧苗长势好、质量高,可以说是省时、省工、省水、省种和省钱。
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发展林下种养。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进划区轮牧。科学划定限养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
解读:本条内容提到“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这很容易便能看出是利好牧草设备的政策。当然,除了显而易见的青饲料收获机和打捆机之外,还涉及到小粒精量播种机、搂草机、割草机以及节水灌溉设备等。
五、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强化干旱半干旱耕地、红黄壤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攻关,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解读: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意味着高端智能化农机设备的广泛应用,因为无人化农场将是高标准农田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也意味着国内农机设备朝着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展脚步将进一步加快。而当下但凡提及黑土地保护,势必要提到免耕播种机,这也说明未来免耕播种机的市场还将进一步增加。
六、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
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责任。
解读:本条内容除了明确的提出对先进农机装备的研发方向之外,还提及了“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近几年很多业内人士呼吁将农机购置补贴改为作业量补贴,这将有利于补贴资金真正用于农业生产。除此之外,本条还提及了“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责任”,这想必是防止未来再次发生黑龙江退补风波事件。
以上六条便是小编整理出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关于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内容,大家可以在留言区查漏补缺,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
查看详情
details
детали.
14
2023-02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13日公布。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件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真抓实干做好2023年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好既定目标任务,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查看详情
details
детали.
07
2022-12
国四如期而至,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根据相关规定,自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kW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机器装用的柴油机应符合第四阶段排放标准要求。
国四如期而至,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其实无论是否准备好,国四都已经来了,不会更改,也不会变动。
与国二升级国三采用分布实施策略不同的是,此次升级国四采用的是“一刀切”策略,也就是所有非国四农机的生产、进口、销售行为都不允许。
虽说正式切换国四后,国三机器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操作,作为二手机或者以租赁等方式在市场上流通。但如同国二升国三时候一样,国三机器逐步退出市场是必然趋势。
不少行业专家都表示,国四升级不止是排放升级,也是农机行业的一次产业升级。那站在新的起点上,各方都是何种态度?
企业蓄势待发
每次排放升级都是一次行业洗牌,国二升国三时如此,国四升级亦是如此。
对标国外农机行业发展轨迹和成长路线,随着排放标准和产业升级,行业资源进一步向大企业、有实力的企业聚集将成为我国农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此次国四升级,那些有实力、研发能力强的大企业很早就开始布局相关技术的储备和攻关。中国一拖从2015年就开始国四新品的开发,至今已历时7年之久。潍柴雷沃智慧农业也历经了5年45000余小时的研发、验证。而对于那些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小企业来说,此次国四升级可谓是“灭顶之灾”。
当前,不少企业都陆续宣布旗下生产线正式开始国四新品的生产,如中国一拖、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常州东风、沃得农机等这些头部企业。
除了产品硬件升级外,售后服务这个在农机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软实力”升级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不少企业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对旗下相关技术人员做这方面的培训。
同时,面对国四技术升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问题。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企业也在努力通过压缩其他方面的成本,来尽量弥补因技术升级所带来的总体成本上升。
总的来说就是,面对国四,各农机企业正蓄势待发,在产品、技术、市场、服务等方面都已做好充足准备,以迎接来年销售季的到来。但各家产品性能究竟如何,还需要经过来年市场和作业季的检验。
用户充满纠结
对于用户来说,面对国三升级国四的首要疑问就是,在整个非道路机械中,农业机械的污染占比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有升级的必要。
针对这个疑问,我们在之前也做了一系列的分析,在这儿就不多做赘述了。
其次是,升级过后的国四产品性能怎样,到底好不好用?这也是用户最关心和最在意的一个问题。
记者在走访用户过程了解到,面对国四产品上市后的第一个作业季,不少用户都还持有一种观望态度,都不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户的心理是,先看看周围人的使用效果,好的话再“下手”,不然就再观望。
在记者看来,对于有实际有用机需求的用户来说,好与坏都得自己上手体验了过后才能有真正的发言权。毕竟“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第三个则是,国四产品大幅运用了电控、液压等方面的技术,复杂的系统对维修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用户担心到手后的国四机出现故障后,不再以前一样简单的机械问题自己就能解决,必须要等专业维修人员到现场,无形当中增加了用机成本,也耽误了作业时间。
面对这个问题,记者认为,这是任何行业技术升级中都需要面对的,企业在做相关的培训准备,用户也需要做好准备,一切都有待真正的磨合。
政策逐渐完善
国四到来之前,对于国四农机是否有额外补贴,国三农机补贴办理时限等问题?企业和用户都有不少疑问。
当前,随着国四排放标准的正式实施,各省份对于国三农机补贴办理时限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同时像北京、山东等地也已经给出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玉米收获机等的补贴标准。
对于国三农机补贴办理时限,各地给出的补贴申请办理截止时间并不都相同。时间最早的是宁波和四川,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就不能在申请国三农机补贴;而其他大部分省份的国三农机补贴申请办理是截止到2023年5月31;时间最晚的则是新疆、青海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补贴办理截止日期为2023年6月30日。
各省份国三农机补贴办理时间表
小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管之前有多少争议和质疑,国四终究如期到来。
面对这次产业升级所带来的行业阵痛,无论是企业也好,用户也罢,都需要学习,需要磨合。
查看详情
details
детали.
08
2022-12
如何选购翻转犁配件
1.消费者需要详细了解生产厂家和品牌,包括公司的生产实力和技术实力;
2.其次,要了解产品的规格、型号、价格参数,从多种产品中选择一款性价比高、适合的配件;
3.除了以上两点注意事项,产品的细节也不容忽视,比如产品质量等。如果想要系统深入的了解这一点,客户可以去厂家了解一下;
4.除了产品的质量,就是产品的附带服务项目,比如产品的运输,售后服务。我司拥有专业的运输车队和售后服务团队,让您购物无忧!
查看详情
details
детали.
08
2022-12
操作液压翻转犁注意事项总结
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尖采用垂直倾斜插入式,大大降低了犁头入土阻力,能顺利入土,实现深耕。液压翻转犁的犁头与牵引方向整体成45度角,有利于翻耕破土,能将地表杂草深埋,有效防止杂草快速生长和地表病虫害的发生,保持土壤水分,每季度深翻可以持续改善土壤质量,平衡土壤pH值,增加土壤养分和水分,提高作物产量。
使用翻转犁时,要有专人负责维护和使用,熟悉深松机的性能,了解机器的结构和每个工作点的调整方法和用途;翻转犁工作前,要检查所有零件:
1.检查各部位的润滑脂。如果不够,请及时添加。检查易损件的磨损情况;在犁耕作业期间,深松间隔应保持一致。运行中,随时检查运行情况,发现堵塞及时清除;
2.翻转犁工作过程中如有异常响声,应及时停止工作,查明原因后继续工作;为了保证翻转犁的使用寿命,在机器进出土壤时应缓慢进行。它的强制操作。
3.犁耕作业时,深松间隔应保持一致。操作应保持恒定速度和直线;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无严重松动、无泄漏、无拖拉;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作业情况,发现机器堵塞应及时清理。
如有其他问题可随时与我们联系。
查看详情
details
детали.
20
2022-12
中国成为德国机械制造业最大出口市场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德国机械制造业第一大出口市场。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在机械制造领域对中国的出口额为49亿欧元,同比增长20.3%;对美国的出口额为47亿欧元,同比减少6.8%。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认为,全球工业经济复苏正逐步改善订单状况,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出口增加。“来自中国的积极发展并不让人惊讶,去年许多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强劲的投资动力。”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专家克劳迪娅·格吕内对记者表示,德国机械制造迅速恢复显示了德国在该领域作为投资地的吸引力,期待到2022年能够恢复到新冠疫情暴发前水平。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拥有超过3200家会员企业,是欧洲主要机械制造行业协会之一。
查看详情
details
детали.